時間:2023-04-17 09:01
大
中
小
來源: 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
文水縣錨定農業生產托管試點服務目標,轉變思路,依托生產托管發展壯大集體經濟,增加農民收入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,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指引,改變過去單一依靠專業合作社進行托管的做法,區別不同村情以村黨支部為引領,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的作用,以黨支部+村集體經濟組織股合作社+農戶+專業合作社的模式,合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,實實在在為農戶節約生產成本,帶動發展了一批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加強規范指導 讓集體經濟組織“全心管”
改變過去單一依靠專業合作社實施項目的做法,以村黨支部為引領,以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為實施主體,統一組織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服務。依據文水縣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實施方案,積極部署農業生產托管工作。
與農戶簽訂服務合同
讓農戶明白托管服務為農民做什么,帶來什么樣的實惠,讓群眾接受并配合托管工作,解決農民種地缺人、缺技術的難題,實現規?;洜I;
與農機手簽訂服務協議
明確農機戶必須達到“四有”標準,即必須農機登記注冊有戶口、農機年檢有檢驗合格標志、農機駕駛有駕照、農機作業有監控,保證托管作業安全;
明確作業標準和地點
及時開展各項服務,不誤農時,保證按時完工,農戶權益不受損。
制定服務標準 讓農機手“用心做”
實地調查確定托管價格
項目實施方案出臺前,深入鄉村、田間地頭,了解當年項目區灌溉情況、確定耕地時間,了解燃油價格,當地農機和機手配置情況,掌握作業期限,合理確定當年托管價格;
科學選定托管地點
確定支部、村委班子,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村作為項目實施地點,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打好基礎;
確定服務環節
針對各試點村不同村情特點開展旋播、除草、無人機打藥、秋耕、機收等單個或多個環節的服務,輻射帶動,逐步推進建立全領域、一條鏈的全程托管模式。
開展精準驗收
依托田間作業監控設備數據,對項目各環節作業開展作業跟蹤監管和科學驗收,保障各項作業質量。
加強宣傳培訓 讓農戶“放心托”
采取印發宣傳單、在項目所在村的公共場所懸掛農業生產托管政策宣傳條幅等方式,讓全縣廣大農民群眾了解農業生產托管項目;
利用微信、公眾號、政府網站等及時發布農業生產托管項目的公告,讓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政策、項目實施內容、實施流程、保障措施等深入人心、家喻戶曉、人人皆知;
組織業務培訓,通過統一培訓和田間地頭現場講解,外出學習等方式,提高服務人員素質,提高服務水平,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農業生產托管這項惠民政策的好處。
依托托管模式 讓文水農業實現“精心創”
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項目實施5年來,文水縣累計實施作業面積20余萬畝,完成投資1170萬元,成效明顯。
增加了農民收入
通過項目實施,統一播種、統一病蟲害防治、統一機收、統一深耕,每畝地玉米產量從實施前600公斤增加到700公斤以上,每畝增收280元以上;
壯大了集體經濟
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實施項目,規?;洜I,節約了生產成本,各個環節的服務增加了集體收入,增強了村集體的凝聚力,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;
培育了新型經營主體
通過托管項目實施,一大批懂經營、會管理、技術熟練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;
鞏固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
發展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,社會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,實現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,促進了鄉村振興。